医药电商的变化与旅游行业非常相似。它们首先由巨头推动,走在政策的前面,最终影响政策的变化。然而,这个起起落落的新兴行业最近又遇到了障碍。
“我代理过9家医药电商,政策走向的变化,让公司几乎支撑不住。” 8月的最后一周,在医药行业的一次晚宴上,黄晓杰亲眼目睹了一家传统的药店电商公司。代表他经营业务的公司老板在宴会上哭了。
作为康爱多在线药房的战略总监,黄晓杰知道,过去一个月,国内在线药房领域经历了一次冲击。
事情要从2016年5月下旬的一个下午说起——入驻天猫药店300多家网上药店同时收到天猫“小二”的现场信函时间。信。
人和药房网医药事业部业务中心副主任赵松南看完信后,立即将信中的内容汇报给了公司总经理李洪波。“下线所有OTC(OTC)药品”、“停止网上交易”的强硬措辞,让赵松南意识到,这绝对不是一件小事——“医药电商可能即将发生变化”。
发出这封现场信,是因为天猫药房背后的牌照持有人95095平台刚刚收到其上级监管机构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通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要求,尽快结束互联网第三方平台网上药品零售试点工作。”
这对于从事B2C药品零售的第三方平台来说是个坏消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一贯严格控制药品零售电子商务的牌照。目前,可公开申请的牌照只允许线下连锁药店开通自营线上电子商务。对于天猫、京东商城、1号店等第三方电商平台,转折点出现在2013年7月开始试点——CFDA同意允许部分原有业务只能经营医药B2B电子商务业务的第三方平台,并试点B2C零售业务。事实上,这个开口很小。在试点阶段,CFDA仅批准了3个平台。
很快,其他几个参与试点的平台也陆续收到了同样的通知。8月1日起,天猫、京东商城、一号店等第三方电商平台的网上药店不再提供网上交易服务,只能保留药品信息 演示的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医药电商第三方平台的价值已经倒退到三年前。
一些习惯于在网上购买药品的消费者也陷入了困境。
李云是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一年多来,她每两个月在天猫药店给宝宝买几盒“丁桂儿脐贴”——这是很多有儿童用药的家庭的常备货。李云一直习惯于在“已购宝物”列表中的人民大药房旗舰店里检索一个购买链接,直接下单买药。因为之前买过很多次,所以无论是质量还是价格,她都比较放心。但8月初,当李云再次根据交易记录打开购药链接时,却意外收到了天猫系统的提示:“抱歉,您查到的商品找不到了!”
李云通过旺旺向老百姓药房客服旗舰询问原因,被告知“系统已升级,药品暂时无法使用,何时恢复尚不确定。”
李云在采购药品时遇到的麻烦是因为天猫根据新的监管政策,入驻商家被要求从8月1日起下架所有OTC药品,并重新签署补充协议药品信息展示服务之后,可以再次上架,而在她选择的店铺中,所有OTC药品都处于下架状态。
中国医药零售电子商务发展大事记。
新政策实施后,如果您在天猫药房选择任意一家门店购买OTC药品,原来的“立即购买”和“加入购物车”按钮将更改为“提交申请”,后续交易链接将改为离线。付款——具体方式是网上药店先配药,再由物流公司的快递员执行货到付款。单是这个环节的变化,就让网上药店紧张起来。
“那些一直只靠天猫平台开店的网络药店,政策调整对他们来说是致命的打击,我估计至少有20%的人很快就活不下去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网上药店负责人指出《第一财经周刊》的分析。新实施的货到付款系统对网店的IT管理系统和仓储有非常高的要求。以往这些店铺在天猫平台上交易结算后第二天就可以收到货款入驻京东网上自营的旗舰店,但现在实行货到付款后,还款期至少15天,压力现金流急剧增加。对于那些周转能力较差的公司来说,这个级别会非常困难。
黄小杰告诉《第一财经周刊》,他肩上的压力并不算太大。她盘点了一下,发现2015年康爱多的线上药房业务销售额超过10亿元,旗舰店铺在天猫、京东等平台和康爱多官网的销售额各占50%。%, "所以这一次,只有部分业务受到影响。" 作为天猫现任销售冠军,黄小杰表示,“康爱多不会放弃平台业务。”
但也有一些药店不看好,正在犹豫是否要放弃天猫平台上的OTC药品业务。
截至目前,在全国480多家取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机构资质证书(C证)》的线下药店企业中,有300多家拥有入驻天猫药店。不过,天猫药房工作人员透露,截至8月28日,根据天猫运营后台查询的数据,仍有数十家入驻门店未提交,签署相关申请。
“这些药店有的最近和小儿商量过如何重新开张,但他们心里大概很纠结吧。” 一位接近天猫药房的消息人士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第一财经周刊》调查发现,人民大药房、怡丰大药房、怡心堂等3家上市连锁药店的OTC药品页面信息均未恢复。
怡心堂、怡丰大药房和普通人大药房于2014年底至2015年初完成A股上市。怡心堂诞生于云南,门店主要集中在西南四省。目前拥有近4000家线下门店;平民药房和怡丰药房是湘军的代表。更广泛地说,国家级连锁药店的雏形已经开始。这3家民营药店在业内享有盛誉。但现在,他们是最不愿继续在第三方在线平台上销售药品的公司。
传统线下药店面对电商渠道的心态一直是矛盾的。多一个渠道固然好,但这些线下药店的经营者总觉得自己无法理解“只烧钱不赚钱”的电商之道。
线下渠道能力更强的连锁药店,在投资电商渠道时,更纠结于自己的心态。相反,那些线下门店起步较晚、竞争力有限的药店更愿意将线上药店视为一条值得争取的新出路。
人和药房前身经纬药房创始人李洪波向第一财经周刊回忆,2003年他到美国考察时,首先发现了美国的线上药房模式——消费者在网上下单后, 药房通过邮件交付。这给了李洪波启发——如果药店网络一直在折腾线下,忙着开连锁药店,可能一辈子都赶不上那些老牌连锁药店的发展速度,”但如果用互联网模式,一次就能覆盖全国,每在一个主要城市开一两家线下门店就够了。”
2005年底,人和药房成为国内首家获得C证书的医药零售电子商务公司。
“中国医药零售业由数以万计的中小连锁和个体药店组成,每家可能开了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我总觉得开店数、销量和净利润都是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医药电商虽然销量高,但盈利很少,很多人都有恐惧感。” 经营药店多年的张恒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人民药房入驻天猫这家药房开了3年了,但经营状况不佳。集合店的用户数刚刚达到10万。反观康爱多旗下的天猫旗舰门店,全心致力于在线药店业务,拥有112.8万用户收藏。
8月底,北京东四环人民大药房电子商务分公司的办公室空无一人。北京人民总经理刘磊表示,电商分公司已经搬回长沙总部,只剩下北京的一小部分员工做收尾工作。根据公司招股书披露的业绩数据,2014年,平民电商板块亏损1000万元。《第一财经周刊》从其内部获悉,2015年以来,老百姓网店业务一直没有逃过严重亏损。
一群药店选择退出 天猫 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与阿里健康产生了裂痕。
2014年1月,阿里巴巴集团携手云峰基金以13.27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0.44亿元)认购药品信息服务商中信二十一世纪54.3%的股权,实现共同控股。同年10月,中信21世纪更名为“阿里健康”。该机构的主要业务是帮助CFDA运营和维护电子药品监管网络。
此次收购成为阿里和线下药店的起点。阿里巴巴没想到有一天会站在让线下连锁药企畏惧的对立面。
矛盾的激化始于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2016年元旦,CFDA要求药品流通的各个环节必须实行电子监管扫码,药店拒绝实施将被关闭。这条规定意味着每盒药品进出店都要扫码,阿里健康是这项新政策的积极倡导者。
对于一家连锁药店来说,无论新的软硬件投资和每家门店相关的人工成本,每年都要花费2万元左右。更重要的是,更加信息化的所有流程监控系统让渠道不明的毒品无处遁形。这是传统线下药店老板害怕的最根本原因。
2016年1月下旬,洋天河大药房起诉CFDA反对电子监管码流程全链条入网,理由是CFDA与阿里健康“官商勾结”,存在行政违法营利行为。此次对政府的诉讼得到了老百姓、益心堂、益丰药房等18家传统药店的支持。随后,CFDA迅速宣布暂停上述新政策,并取消了阿里健康代企业经营的资格。
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为代表的相关政府监管机构多年来一直对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药品的行为不满入驻京东网上自营的旗舰店,主要是担心药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机制无法在互联网内有效落实。
“西安的一位消费者在网上买了一盒广州一家药店配送的药,结果肚子破了,出了事故。你说这件案子应该交由西安市食药监局处理。” ,还是被广州市食药监局查处,食药监局怎么查处?” 上述接近天猫医馆的人士用一句话解释了当前的监管困境。
“我觉得医药电商的变化和打车行业很像,先是巨头推动,领先于政策,最终影响政策的变化。回顾整个发展行业,我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好东西来之不易。” 黄小杰说道。
政策风向骤变,一切都被推翻重来——这样的经历,阿里巴巴从来都不陌生。过去七八年,阿里尝试了医疗电商,也遭遇了四五次“停摆”和整改。2011年6月,天猫的前身——淘宝商城的“药店”频道上线。运营仅一个月后,就遭遇了监管部门的整改令,交易环节被禁止,原因是当时阿里巴巴B2C平台持有的牌照只能展示OTC药品信息,不具备交易资格。
经过8个月的“整改”,2012年春节,阿里巴巴将淘宝商城药店更名为“天猫药店”,吸引了包括深圳海王星大药房杭州九洲药业等多家线下大型连锁药店的入驻。这一次,阿里巴巴似乎学得更聪明了。当用户点击天猫的药品信息页面时,会跳转到药品零售企业的网站完成购买。但上线仅十多天,天猫药房新模式因资质纠纷被监管部门暂停,年内两次陷入整改。
直到2013年11月,河北汇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95095医药平台获批成为首家“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资质”机构。此时的95095平台仍是一个“荒芜”的网站,但它持有电商巨头觊觎的牌照。几个月后,阿里巴巴以300万元收购了河北汇研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价格,并获得了这张试点牌照。这是第四次重启天猫医馆,介绍交易环节。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它逐渐成为了整个国内医药零售电商的主角。
京东从未进入第三方平台开展B2C零售业务试点。彼时,同样受牌照限制的京东商城,也在首次试水医药电商。选择参股医药批发公司九洲通,合作重组拥有C证的“好药师”,用好。药师官网推出零售电商业务,同时京东商城主站开通药品搜索,引导优秀药师。但该项目在一年半后失败了。该项目负责人九洲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京东一直在寻求以开放平台的形式吸引更多的药房合作伙伴加入,
2013年5月,京东成立京东医药城,引入大型连锁药店作为医药零售的主渠道商户。
医药电子商务许可证的三大类别和服务领域。
由于监管机构在今年5月底停止试点,阿里健康做出了相应的回应。7月6日,阿里健康发布公告称,已与广州五千年医药连锁有限公司签订收购协议,以价格1680万元收购公司全部股权。就这样,阿里健康获得了自营在线药店C证书,并很快上线了自营医药B2C网站“良心药房”(.com),该网站将于8月初上线以“五千年药房旗舰店”的身份,入驻天猫药房。在阿里巴巴运营电商的十余年里,这确实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尝试。
目前,这家阿里健康自营在线药店只有9款产品在售,均为OTC药品。前述天猫医学馆人士在《第一财经周刊》的分析中指出,选择做自营医药电商对于阿里健康来说实在是无奈之举。天猫药房的品牌价值不能浪费”,继续维护天猫药房的用户体验。
几乎同时,京东也采取了类似的补救措施——自营旗下的京东大药房业务正式启动。据京东官方解释,作为京东医药健康行业B2C业务品牌推出,主要专注于京东自营OTC药品业务消费者。到目前为止,政府还没有对在第三方平台上建立自营在线药店的做法提出质疑。
新政之后,更大的变化是整个医药行业和互联网平台之间,正在暗中酝酿着新一轮的大规模联盟和角力。为了克服牌照的瓶颈,O2O成为了下一代医药电商的关键词。
2016年5月,阿里健康与65家线下连锁药店建立医药O2O先锋联盟,下辖2万多家门店,试水线上线下医药渠道一体化模式。阿里健康网医疗事业部总监邓华北表示,作为第三方服务商,阿里健康正在考虑另一种解决方案:消费者在医院看病后,医药电商可以直接将药品配送给患者。到家里开处方。北京多家医院已开始参与试点。
京东早在2015年就与上海医药达成合作。双方共建处方药B2B线上销售平台和线下仓储配送网络。同时,京东到家平台也在尝试对接线下药店,推出O2O送药服务。
某平民大药房内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公司并未放弃互联网渠道,未来将加强自有电商官网建设,业务重心将转变为与线下门店业务的结合更加紧密。O2O模式。2016年5月,平民药房与腾讯微医互联网医院合作,在药店实施互联网门诊。
目前,人民大药房位于北京广渠门,设立了10平方米的“乌镇互联网医院”接待点。患者可以通过电脑与三级医院的专家联系,医生可以在线开具电子处方。然后将其交给商店的持牌药剂师分配药物并将其出售给消费者。
送货上门是该战略旨在实现的最直接的服务。在此基础上,阿里巴巴更长远的计划是建立一个帮助患者在线就医的医疗网络:在城市,连接药店、社区医院和三级医院,这有利于医生资源相对饱和不足。二级医院。,通过互联网为患者看病、开药,将更复杂的疾病交给前三名医院的医生,由当地药房负责在线接单,完成药品的销售和及时配送。
借助“赋能”的思路,互联网可以与传统行业充分对接,从而提升后者的运营效率——这是电商企业这几年最热衷的新业务,但复杂的医疗行业的环境和政策困境已成为他们的主要挑战。在战略布局的过程中,遇到过最难的一块骨头。
2015年,阿里巴巴甚至一度考虑将天猫医疗在线医药业务以194.48亿港元(约合153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并入阿里健康上市公司。引领整个阿里健康加速向医疗行业渗透,利用互联网推动分级诊疗体系。但在 2016 财年末,阿里巴巴因外部环境因素决定放弃注资。“现在政策完全变了,看当时放弃交易的决定,我觉得并不可惜。” 上述接近天猫药房的消息人士感慨道。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李云、张恒为化名。)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通过后台联系我们。
看完这篇文章,99%的读者还会点击:
小鹏
为了写这篇文章,记者喝了十多盒维他柠檬茶。